首页

扶桑女王s视频资源

时间:2025-05-26 05:57:54 作者:多地加力推动“好房子”建设——从“有房住”到“住好房” 浏览量:37456

  今年以来,“好房子”成为民生领域的热词,引发广泛关注。今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,完善标准规范,推动建设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的“好房子”。随后,住建部发布国家标准《住宅项目规范》,于5月1日落地实施。当前,多地纷纷立足实际出台标准规范,助力“好房子”建设,支撑城镇住宅和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。

  政策相继出台

  《规范》以住宅项目整体为对象,以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为目标,在规模、布局、功能、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方面,对住宅项目的建设、使用和维护作出规定。

  为落实相关要求,各地相继出台政策措施,推动住房建设向更高品质、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。

 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《山东省好房子建设标准指引》,从规划、设计、建造、交付、运维全过程考虑,构建高品质住房建设体系。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任海涛介绍,《指引》针对居住区风貌、空间配置、质量控制等关键要素,提出定性和定量指标,力求用“新空间、新场景、新体验、新样板”兑现“好房子”承诺。

  贵州省2024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就提出引导鼓励房开企业开发“第四代”住宅。今年3月,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又发布了《贵州省高品质住宅设计导则(试行)》,从健康舒适、安全耐久、绿色低碳、生活便利、智慧科技、环境宜居等方面对贵州省高品质住宅的设计提出了指导性要求。

  河南省郑州市出台高品质住宅建设导则,建立“规划—设计—施工—验收”全周期质量监管体系。针对市场乱象,推行“交房即交证”政策,通过部门联审联批,让3.2万户家庭在拿到新房钥匙的同时获得不动产权证。

  更加绿色智慧

  在郑州航空港区的未来社区样板间,墙体保温层厚度达到12厘米,整体节能效率较国家标准提升45%。这得益于郑州实施的“三步走”标准提升计划:2023年起全面执行75%节能标准,2025年试点近零能耗建筑,2030年实现新建建筑碳中和。

  在绿色节能领域,郑州出台全国首个绿色建筑激励政策,对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给予每平方米200元补贴,推动全市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。

  在郑州高新区,智慧社区建设已进入3.0阶段。天健湖社区通过物联网平台整合智能安防、环境监测、能源管理等12大系统,实现垃圾分类自动识别、公共照明智能调节、电梯故障预警等功能。

  最近,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的一处楼盘迎来了新一波销售高峰。“95后”工程师张昊指着沙盘感慨:“这园林景观设计,比我以前租的房子强多了。”

  着眼于提升生活品质,山东省要求新建全装修住宅户内设置基本智能产品,支持智能家居互联,实现老人跌倒报警、儿童安全监测一键响应。同时,构建“智慧物业+定制服务”双轨模式,倡导物业服务广泛运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,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并动态管理维护。

  贵州省细化了对视频监控系统的设置要求,提倡住宅增加设备状态监测、能耗管理等物业管理系统,配置适老化健康监测、紧急救助以及远程医疗等安全防范系统。

  注重舒适体验

  “好房子”注重用细节说话,让每一处空间都承载真实的生活需求,居民才有更多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
  在郑州市二七区政通路片区,原本杂乱的院落进行了“海绵化”改造,闲置锅炉房变成社区食堂,还加装了“共享电梯”,经过“微改造”后的老旧小区变身“完整社区”。

  围绕群众关切的隔声差、渗漏、开裂等高频问题,贵阳市提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。例如,明确分户墙厚度与施工工艺标准,规范噪声敏感房间的布局,强制使用静音排水管材料,从源头降低居住干扰。

  全面推行人车分流设计,强化无障碍建设,拓展配建儿童日托中心,实施“十类增配设施”工程……在山东,“一老一小”政策贯穿了“好房子”建设的全生命周期。

  一项项政策、措施相继出台,“好房子”建设将逐步改善住房质量,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体验,也为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。未来,随着住房高质量发展体系的持续完善,居民将逐渐实现从“有房住”到“住好房”,进而提升城市品质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。

  本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吴秉泽 崔 浩

  来源:经济日报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达能全球CEO:将营养融入健康中国能产生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

铁路部门提示广大旅客,返程高峰期客流较大,请及时关注出行服务信息,合理安排出行计划,预留充足时间进站乘车,严禁携带禁运物品,按照车票标注的车次、日期、区间、座号有序乘车,做到文明出行,共同维护良好出行环境。受弱冷空气影响,全国多地降温明显,秋意甚浓,请广大旅客出行前关注天气变化,备足衣物,注意防范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。(完)

截至2023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85.8万人

4日上午,曾多次参与中国南极科考的老“极地人”赵元宏、隋锡耀和宋鸣之冒雨登上北海局“极地”船。35年前,他们正是搭乘原万吨级极地考察功勋船“极地”船,从青岛出发前往南极。

司法部有关负责人就“公证减证便民提速”活动答记者问

40年前的1984年12月7日,《人民日报》第4版上发表了一篇题为《中青年干部要“尊老”》的评论文章。作者是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,这是他第一次在《人民日报》上发表署名文章。

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12亿元 同比增长10.3%

——“保障人权还是侵犯人权”对比鲜明。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,反对“看人下菜碟”式的选择性执法,不搞美国“小黑屋”无端滋扰盘查、破坏民间正常交往那一套。

深圳先进院团队研发出多视角4D人脸扫描系统

我还想特别指出,美国长期实施对古巴全面封锁政策,对古巴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困难。中方呼吁美方立即取消对古巴全面封锁制裁,停止一切干涉行为。(完)

相关资讯
云南镇雄一村民家中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

其次,在国际政治层面,乌克兰危机是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地缘政治冲突,深刻影响国际安全形势,不断推动国际战略力量和格局进行深度调整。两年来,国际安全形势愈发尖锐对立。这场危机严重加剧了国际政治中的集团对抗和阵营对立。围绕乌克兰危机,以联合国安理会为核心的大国协商一致原则面临艰难困境,集团对抗日益取代机制合作。乌克兰危机升级让大国关系发生变化。一方面,俄欧关系、美俄关系破裂,美欧关系走近,欧洲陷入长久地缘政治冲突漩涡,欧洲长期追求的战略自主遭遇明显挫折,对美战略依赖程度加深。欧俄经贸合作彻底破裂、政治合作冻结,对抗取代合作成为欧俄关系的主基调,隔绝孤立恐将长期延续。另一方面,美国没有改变视中国为最大竞争对手、改变遏制中国的主要战略目标,打着“今日俄乌就是明日亚洲”的幌子,在强化亚太双边同盟的同时,推动美英澳“三边安全伙伴关系”(AUKUS)成型,撮合日韩关系出现“戏剧性的改善”,加固美日韩军事同盟体制,构建多个如“印太经济框架”(IPEF)的“小院高墙”式排他性组织,助长了亚太地区的集团化和阵营对抗局面。
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